1/27/2017

京都馬拉松2017:倒數23天 —— 官方網頁比較

對於有參加馬拉松/留意國外馬拉松的人來說,他們應該可以在三秒內舉出幾個日本馬拉松的特點。

比如規劃完整、民眾熱情等等。但我覺得這樣還不能夠把日本馬拉松的特色清楚的表達,除非作一個比較。加上自身的經歷,更能顯出日本和馬來西亞的分別和特色。

在這裡我舉例的是—— 吉隆坡渣打馬拉松 和 京都馬拉松(以下簡稱吉馬和京馬)。

吉馬是國際上著名的賽事(IAAF,AIMS認證),而新加坡渣打馬拉松從1982年舉辦第一屆(新加坡渣馬是國際田徑聯合會IAAF的金牌賽事),至2017年已有35年歷史。吉馬由馬來西亞人熟悉的渣打銀行贊助,早在馬來西亞舉辦之前已聽說過香港渣打馬拉松。所以2009年得知會在馬來西亞舉辦第一屆吉馬後,我就馬上跟媽媽借信用卡報名。舉辦多年後,吉馬已是馬來西亞其中一個大型馬拉松了。

京馬是城市馬,由京都市和京都田徑協會主辦(IAAF,AIMS認證);與吉馬比較就明顯的少了些商業氣息。2004年舉辦京都半程馬拉松,。東京在2007年成功舉辦第一屆東京馬拉松後,京都在經過兩年的準備後於2012年舉辦第一屆以全程馬拉松為主的京都馬拉松。但是,在一年前的三月十一日,發生了東日本地震事件。在考慮要不要把京馬延期的時候,決定把京馬的宗旨設為「東日本大震災復興支援、京都・日本の活性化」。

維基百科指出京馬是世界大型馬拉松里,十大昂貴報名費的賽事之一。啊,我的錢包表示非常榮幸 (苦笑)。

簡單的說明IAAF和AIMS。
在IAAF的賽事裡跑到某個水準,是可以獲得奧運會馬拉松的參賽資格。另外也表示該賽事的計時系統、裁判等級、賽道情況、保障體系、參賽運動員水平、比賽影響力等綜合水平的程度。

而AIMS的重點在於賽道距離準確度,其次就是賽道質量等的限制。

:: 以下為個人意見,若你有其他想法,歡迎討論 ::

京都馬拉松
現在我們來看一下京馬官方網頁。

網頁右上角可以看到五個語言版本,日語內容會跟非日語內容有些不同。比如一些跟外國選手沒關係的工作人員說明會、AED說明會等等的事情。也因為這樣,非日語的內容更新沒那麼多。

navigation bar只有五個tab
大賽信息欄目下有
列出籌辦單位、眾贊助商的名字。
跟參賽者有關係的資料入:
項目、項目名額、舉辦日期等等。

路線介紹
除了路線平面圖和海拔爬升圖,也有路線經過的景點介紹。

主要理念
說明這項名為“Do you Kyoto?”的環保理念。
其中我覺得這項——比賽路線上的水站提供京都地下水,水站只準備紙水杯之餘也可以把水倒進參賽者自備的水杯/水壺。

因為這樣,我特地買了一個軟型水壺... 來喝地下水...
當然,平時練跑的時候也可以用啦。

吉隆坡渣打馬拉松
吉馬的官方網頁

只有英文介面,對馬來西亞人來說不是問題。

而navigation bar... 有十一個tab。
個人認為registration裡面的內容如果整合在race info,那介面會更節簡。

不過也可能因為吉馬的項目很多,報名費欄目稍微複雜一些(全馬、半馬項目報名費有馬來西亞公民和非公民之分)


首先在Race info裡的第一項竟然是Apparel... 這個東西在整場賽事裡不是很重要的,竟然放在第一項!第二項的Awads... 這項跟廣大平凡的參賽者來說也是可有可無的事,放在頂端似乎也是有點奇怪。(看得出來是依英文字母的順序來排,可是以功能來說,這樣排似乎不太妥當)

Registration欄目也是複雜了一些,讓人抓不著重點。

香港渣打馬拉松
然後我手癢也摘了新加坡渣馬跟香港渣馬網頁來看看...
首先是香港渣馬

中文是母語,所以渣馬三國比賽只有香港有中英文版。Navigation bar在左邊,版面簡潔。Event info欄里的sub tab排序也比較make sense。特別的是裡面找不到參賽跑衣、完賽跑衣。其實,對於認真想參加大型比賽的人(比如說我自己)來說,參賽跑衣張什麼樣根本不重要,所以不必浪費版面的做一頁出來。在報名頁面裡提供尺碼圖來讓我選大小,順便放一張預覽圖就足夠了。

新加坡渣打馬拉松

最後看看新加坡渣馬的網頁,
頂端Navigation bar有八個tab,比吉馬少之餘,把大部分資料整合在Race info裡,以比賽項目為sub tab。比賽項目比吉馬來的少,沒那麼複雜。

總結
如果稍有注意日本馬拉松的賽事,在瀏覽官方網頁的時候應該會注意到,他們的官方網頁似乎有個格式。會把所有賽事資料歸納在Race information/ Race outline裡。比賽項目之少(除了全程馬拉松,還有接力賽跟輪椅賽項目)可以看得出媒體用“國民運動”來形容日本人是很貼切的。一萬六千人的賽事,完成率高達96%,也證明了參賽者有相當的實力。

東京馬拉松


熊本城馬拉松


大阪馬拉松


反觀2016年吉隆坡渣打馬拉松,三萬五千位參賽者,只有7165位參加全程馬拉松項目(半馬:9556人;剩下的則是其餘7個項目的人數)。

順手放一下新加坡馬拉松歷年完賽者數據,人數是比馬來西亞多的。

我沒辦法探討參賽人數差異的原因,但可以確定的是吉馬官方網頁設計,還有進步的空間。我以“想參賽”的心情來瀏覽的時候,確實覺得有些不足。
遲些再來比較其他的東西。

京都馬拉松官方網頁(繁體中文)

——本篇完——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